第二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昨在穗舉行
“美國面臨的經濟問題依然非常大,中國不要過度依賴出口,否則復蘇的過程將更加痛苦。”
——科比·戴利
“我們的十大振興產業(yè)中哪一個沒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在保持就業(yè)和政策安定的前提下,現(xiàn)在到了直面產能過剩問題的時候?!?
——陳朝暉
“我從來不相信中國經濟復蘇的引擎是房地產,只能說它是引擎的一部分。而且靠房地產不意味著要靠房地產的價格來維持?!?
——張燕生
由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和廣州市政府主辦、廣州市貿促會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昨在廣州舉行,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偉,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鄔毅敏出席并講話。世界級投資大師、量子基金創(chuàng)始人吉姆·羅杰斯,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法國興業(yè)銀行原首席經濟師科比·戴利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云集廣州,探討未來經濟走向。
鄔毅敏透露,今年1~8月份廣州經濟實現(xiàn)了9.5%的GDP增長,預計全年完全可以實現(xiàn)10%以上的增長目標,經濟總量將躍上9000億元臺階。截至2008年末廣州地區(q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16926.56億元,貸款為11976億元,擁有金融機構總部、地區(qū)總部和代表數(shù)152家,其中銀行類機構及代表處74家,保險類及代表處61家,證券、期貨、基金類機構及代表處17家。2010年金融業(yè)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7%,占第三產業(yè)的比重達到14%左右,金融為企業(yè)服務和促進貿易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洽談會上,羅杰斯被廣州市貿促會特聘為副會長,他欣然接受的同時表示,將定期參加廣州市貿促會會員大會,希望多來廣州進行交流。據(jù)悉,這是羅杰斯首次在中國接受類似職務的聘請。
經濟走向
中國或將長期面臨外需不足
在昨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上,專家普遍認為,盡管美國經濟有止跌企穩(wěn)跡象,但美國的消費需求不可能恢復到從前,因此,中國出口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面臨外需不足的問題,國內產能將長期過剩。
中國出口面臨長期挑戰(zhàn)
張燕生表示,中國的宏觀經濟已進入比較強勁復蘇的軌道,美國經濟開始企穩(wěn)止跌,但產能利用率仍然大大低于正常水平,而且失業(yè)率仍在上升。
最重要的是,美國人的消費行為將發(fā)生很大的改變,張燕生說:“也就是說不再依靠借貸,更多的是依靠收入和儲蓄來決定消費。這就使中國的出口面臨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二是外需不足導致的訂單萎縮?!?
自稱悲觀主義者的科比·戴利則警告:“美國面臨的經濟問題依然非常大,中國不要過度依賴出口,否則復蘇的過程將更加痛苦?!?
最大的問題是產能過剩
上海啟明金融管理學院院長陳朝暉認為,這一輪美國的需求將永遠地受到影響,不是暫時性的。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產能過剩。
陳朝暉說:“8月20日國務院辦公會議強調了產能過剩問題,點出了鋼鐵、多晶硅等行業(yè)的問題。但實際上,我們的十大振興產業(yè)中哪一個沒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在保持就業(yè)和政策安定的前提下,現(xiàn)在到了直面產能過剩問題的時候?!?
今年保生存明年抓機遇
當前不少人都在爭論,經濟形勢到底是V型還是W型?對此,金融危機評估研究中心執(zhí)行總干事赫然認為:“我們的觀點既不是V也不是W,可能是幾個V或者是幾個W,這場經濟危機的根源有很多,重要的一點,實質性就是全球的產能過剩,真實的需求不足?!?
張燕生說:“今年對企業(yè)而言是保生存的一年;明年是企業(yè)抓機遇的一年;今后的兩年會進入中低速發(fā)展的階段,對中國企業(yè)是練內功的時機;再過幾年,全球經濟進入繁榮期,這時候企業(yè)就進入了圖發(fā)展的時期?!?
人民幣結算
廣東試點兩月完成63筆結算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一直受到高度關注,在昨天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徐諾金透露,截至8月31日,在近兩個月時間內4個試點地區(qū)累計發(fā)生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yè)務63筆,結算總金額4809.58萬元。
徐諾金坦承,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yè)務主要集中在深圳,其結算筆數(shù)和金額分別占全省的50.85%、72.49%。試點的結算對象主要在香港。目前已經開展的業(yè)務除1筆是與新加坡地區(qū)完成以外,其余所有貿易對象均在香港。
徐金諾表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企業(yè)的選擇標準嚴格,已確定為試點企業(yè)的外貿企業(yè)都是資信較好且沒有不良記錄的企業(yè)。其中,制造業(yè)企業(yè)占總數(shù)的61.54%。
長期研究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中國銀行(香港)經濟研究主管謝國樑則認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金額還非常有限,但其最大意義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作者:杜娟 陳海玲 來源:廣州日報